医疗服务Service

健康科普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医疗服务  >  健康科普

人工关节置换术 让生命更有质量

发布日期:2018-07-18字号调整14px浏览次数:3489
手机看新闻

人工关节置换

让生命更有质量

目前,我国每年都有超过60万人次的患者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且这一数字仍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那么,这种技术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呢?

今天就由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科主任、国际医疗中心坐诊专家郑稼主任给大家讲讲关节置换的那些事。

 — 001 —

什么是人工关节置换术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指采用金属、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据人体关节的形态、构造及功能制成人工关节假体,通过外科技术植入人体内,代替患病关节功能,以治疗关节疾病的手术方式,目前发展最成熟的是膝关节置换术和髋关节置换术。

 — 002 —

需要把整个关节换成假关节吗?

并非如此。人工关节置换术是将关节切开,去掉有病变的关节骨质和滑膜组织,然后将预制好的金属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关节假体通过骨水泥放置在截骨表面,最后缝合关节,整个手术过程只是切除了病变部分,就像牙科医生镶牙一样,只是在其表面安装了假体。

(图片为网络图片)

 — 003 —

哪些人需要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

所有关节磨损、病变、发育异常的成年人,显著影响生活,尤其是髋、膝关节,均可能需要通过关节置换术解决问题。

医学研究证实,关节功能障碍不仅仅是“腿脚不灵便”这么简单。不能正常负重行走、运动能力下降会逐渐导致心肺、内分泌、大脑认知等的身体机能的综合显著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

经过多年努力,关节置换术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可以通过一组数据获得更准确的认识:大多数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由熟练的医生进行,手术时间在1小时以内;通过综合的血液管理方案和术中止血,90%以上的单侧关节置换术不需要输血;关节置换手术无须术后制动,返回病房即允许手术关节活动,多数患者术后2天开始下地负重,三五天即可出院。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人工关节置换已经完全摆脱了很多人心目中“大手术”的印象。而且,通过快速康复理念的推广和发展,日后还有望更加微创化,获得更好的治疗体验。

(图片为网络图片)

关节虚拟手术是通过三维重建,用精确的器官构造模拟骨关节在外力交互作用下发生变形切割的过程,并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反馈等形式来提供逼真的置换手术现场感。“虚拟仿真”可重现各类关节损伤、从不同角度观察、预演手术,便于选择最佳方案,以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风险。

3D打印技术通过对正常人关节CT扫描,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关节形态及截骨后形态进行测量,精确设计与骨骼解剖形态一致的个性化假体,获得个性化假体,同时可利用关节实体模型进行个性化截骨和假体预测,制定术前计划。

(图片为网络图片)

手术机器人技术通过计算机辅助,使截骨更准确,假体安装更精确,术后力线恢复更接近生理状态,导航系统通过施术者录入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或解剖标志来启动手术导航,可以准确、实时确定假体和手术器械的位置和方向,有助于提高手术精度和指导截骨、软组织平衡、下肢力线以及假体旋转控制等。医生全程监控,可随时终止机器,同时可降低关节翻修术中在去除骨水泥时导致骨折或骨皮质穿透的风险。

郑稼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知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教研室主任;骨科行政主任;关节外科主任;河南省骨科规范化培训基地主任;河南省关节外科治疗中心主任;河南省数字骨科重点实验室主任;政协河南省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常委;中华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师协会骨科分会3D打印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骨科住培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会长;河南省医师协会关节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河南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学组组长;《矫形外科杂志》(JOA)中文版编委,《中华骨科杂志》编委,《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编委,《中华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常务编委,《骨科》杂志编委,《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医刊》编委。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系列杂志论文10余篇,影响因子30余分,中华系列杂志论文20余篇,核心期刊杂志5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现在承担科技部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省部共建科技攻关项目1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卫生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项,曾获得河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4项,河南省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编写骨科专著7部,其中主编2部,副主编3部。一直专注于国内外关节外科领域的前沿与发展,在髋、膝等关节置换,DDH及复杂的髋、膝关节置换,人工关节翻修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先后到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研修及学者访问,在国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国际医疗中心坐诊时间:每周三 上午

扫描二维码,可用手机阅读此文章